吕敏,明诗人。字志学,无锡(今属江苏)人。少时向学,欲举进士,遭兵乱,隐于梁溪、汾湖之间,授徒为生,颇历艰辛,遂着黄冠人道。明太祖洪武(1368—1398)初年,官无锡教谕。洪武十三年(1380),举人才,不知其官所终。张士诚据吴时曾居吴北郭,与高启、徐贲等唱和,称“北郭十友”,又称“十才子”。其诗多题赠酬酢之作,诗风遒丽,与高启、杨基等风格相近。如《为惠机长老题徐幼文写〈惠山图〉》云:“天寒华表鹤归迟,隔世令人起远思。偶见漪澜堂上画,犹看悟澹卷中诗。”著有《无碍居士集》。传附见《明史》卷 二八五《王行传》。
刘仔肩,明初诗人。字汝弼。鄱阳(今属江西)人。生卒年未详。陶安守饶州时,荐其有文行,洪武初曾应召至京师。洪武三年(1370),他曾集一时名人,上至公卿,下至衲子,凡50余人的诗作为《雅颂正音》5卷。他自己所作的诗亦附于其后。《雅颂正音》虽然各家选诗不多,但皆是雍雍乎开国之音,可以窥见明初诗坛的风貌。他的诗作,较善于抒写情怀,如《别墅晚晴》:“郊原初雨歇,散步出荆扉。落日在高树,凉风生客衣。佛香僧舍近,江影塞鸿飞。亦有南邻叟,忘言相与归。”景色较好地渲染、烘托了其闲适的心情。他的诗风清新自然,即使用典,也较浅显,如《荆南江晚眺有感》:“沙头寂寂晚维舟,词客重来感旧游。江上夕阳诸葛庙,雨中芳草
李庚,字子长,临海(今属浙江)人。绍兴十二年进士,调长沙尉。二十六年,召为御史台主簿(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一七一)。次年,为监察御史,守兵部郎中(同上书卷一七八)。奉祠,起提举江东常平,历知南剑、抚二州,徙知袁州,未上卒。与楼钥相友善,楼钥称其晚年诗文益高,时出一篇,为时传诵(楼钥《詅痴符序》)。其《同丁致远司户游东掖山》诗“若问生公讲堂事,青山门外自横陈”,亦稳健清新。著有诗文集《詅痴符》二十卷(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一八),已佚。陈起编《前贤小集拾遗》卷一收有其诗。《全宋诗》卷二○六○录其诗十五首。《全宋文》卷四六六八收有其文。事迹见楼钥《詅痴符序》(《攻媿集》卷五二)、《嘉定赤城志》卷
蓝浦,字滨南,号耕余,江西景德镇人。生于清代乾隆年间。无功名,以教书为生。中年致力于陶瓷研究,博览众家之说,潜心核实验证,尤其是对本地的制瓷工艺,经过了长期的、仔细的观察和访问,点滴收录,集腋成裘,于乾隆末年写下了六卷书稿,未终而逝。生前无子,遗腹子又早殇,书稿搁置将近二十年,幸得门生郑廷桂在县知事刘丙的支持下,加以整理、补辑为十卷,于嘉庆二十年(1815)刊刻成书,名为《景德镇陶录》,为后人留下了第一部全面总结景德镇制瓷技术和经验的珍贵专著。
梁实秋(1903年1月6日—1987年11月3日),作家。原名梁治华,字实秋,笔名子佳等。北京人。原籍浙江杭州。1915年进清华留美预备学校。1921年曾组织小说研究会,开始写诗和杂文。1922年11月,他与闻一多合著的《冬夜草儿评论》集出版。1923年清华大学毕业去美国留学,进科罗拉多大学英语系。翌年去芝加哥,与留学学生创办提倡国家主义的大江社,出版《大江会刊》。随后入哈佛大学研究所,得文学硕士学位。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、光华大学、暨南大学、复旦大学、青岛大学、中国公学、北京大学、北平师范大学、中山大学教授。其间曾主编上海《时事新报·青光》副刊,与张禹九合编《苦茶》杂志。后与徐志摩组织新月
刘黻[fú](1217—1276),字声伯,号蒙川,乐清人。南宋淳祐十年(1250)试入太学。次年,侍御史陈垓诬劾程公许,右正言蔡荣诬劾黄之纯,黻率同舍生伏阙上书,论垓、荣专为朝廷去正人以成奸党之恶。痛言“其势必终于空国无君子,举朝无公论”。又上书谏幸西太乙宫,提到“今五六十州安全者不能十数,败降者相继,福何在耶?”宝祐四年(1256),丁大全谄事太监,得宠于理宗,发兵包围相府,迫使丞相董槐辞职,黻激于义愤,和陈宜中、林测祖、陈宗、曾唯、黄镛等6人上书参劾丁大全奸邪误国,反被削去学籍,分别拘管他州,时称“六君子”。黻送南安军(今江西大余县)安置,其母解氏勉其速行。黻至南安,尽取濂、洛诸子精
凌廷堪(1757年10月2日—1809年7月14日),清曲论家、学者。字仲子,次仲,安徽歙县人。曾任宁国府学教援。去官后,主讲敬亭、紫阳书院。又侨居海州板浦荡,曾为修改词曲至扬州寄居,与黄文旸为忘年交。善属文,通诸经,兼好天文历算之学,与焦循并称于世。美学思想上,认为“律吕”之事,本是“纤儿学语亦能讴”,但作为演唱艺术,其本质却与宇宙精神相通:“区区竹肉寻常事,认取乾坤万里流。”(《论曲绝句》)揭示中国戏曲的本质特征,在于真假、虚实融为一体,认为元人“杂剧事实”,多与“史传”乖迕,其“关目往往有极无理可笑者”,正是“明其为戏”的创作基本原则。批评“近之作者,乃以无隙可指为贵,于是弥缝愈工,
李衎[kàn](1245-1320年),元代画家。字仲宾,号息斋道人,蓟邱(今北京)人。少孤贫,20多岁在太常寺充当小吏,历官江浙行省平章政事、吏部尚书,拜集贤殿大学士,后以荣禄大夫致仕(退休),追封蓟国公,谥文简。其性温厚,人不见喜愠。其擅画墨竹。初师王庭筠,继师文同、李颇。间作钩勒青绿设色竹,亦写古木松石,驰誉当时。曾至东南一带,远使交趾(今越南),深入竹乡,对竹详加观察,了解竹的生长规律和各种竹的形色情状。故其所画竹一枝一节、一梢一叶,达到真实生动,用意精到,无人能比。赵孟頫评论说:“吾友仲宾为此君写真,冥搜极讨,盖欲尽得竹之情状,二百年来,以画竹称者,未必能用意精深如仲宾者也.”尝
吕温(771年~811年),唐代文学家。字和叔,一字化光,行八。郡望东平(今属山东),河中府河东县(今山西永济)人。居洛阳。初随其父吕渭学《诗》、《礼》,又师陆质通《春秋》,又从梁肃学文章。留心当世之务,讲求王霸富强之术。贞元十四年登进士第,又登宏辞科,授集贤殿校书郎。与王叔文、柳宗元、刘禹锡善。十九年擢为左(一作右)拾遗。二十年,随工部侍郎张荐出使吐蕃,充副使。行至凤翔,转侍御史。被拘留吐蕃经年。永贞元年十月回京。迁户部员外郎,转司封员外郎,元和三年转刑部郎中,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,贬均州刺史。未至,再贬道州刺史。在道州查获豪强所隐不输税户一万六千七百,均其赋税,使疲民免于偏枯。五年转衡州
鹿善继(1575—1636),明诗文家、学者。字百顺。定兴(今属河北)人。少读王守仁著作,不肯与俗浮沉。万历四十一年(1613)进士,授户部主事。坐事降级外调,光宗立,复职。从大学士孙承宗巡阅榆关。崇祯初为太常少卿,告归。清兵攻定兴,自乡入城助守,城破而死。谥忠节。著有《认真草》、《无欲斋诗钞》、《四书说约》等。生平事迹见《明史》卷二六七、《明儒学案》卷五四、清陈鎔《鹿忠节公年谱》。
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,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,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。
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
京ICP备2021027304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