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文彬,字筠圃。江西永新人。少从刘绎游,为绎所器重。同治四年(1865),中进士,授吏部主事。光绪元年(1875),充校《穆宗实录》,赏加四品衔,并戴花翎。六年,乞假归。旋主讲友教、经训、鹭洲、章山、秀水、联珠、莲洲等书院,培植人才。所著《周易绎说》一书,经督学龙湛霖递呈,奉旨留览。“说经贯综汉宋之间,论学以诚敬为宗旨,言朱、陆、罗、王异同之故,皆有条理”(《清史列传》本传)。其为学,重身体力行,不立讲会。著有《永怀堂诗文钞》一○卷、《明纪事乐府》三○○首、《明会要》八○卷等。生平事迹见《清史列传》卷六七。
林自然,南宋人,号回阳子。年里不详。淳祐间(1241—1258)人。少读《清静经》而弃家为道士,云游天下,访寻师侣。后遇西蜀陆墅真人于长汀烟霞道院,授以金丹之道,修炼功成,因撰著《长生指要篇》,其中有词2首,《全宋词》据以录人。
李迅(约十二、三世纪间),南宋医学家。字嗣立,福建泉州人。官大理评事,以医著名,尤精于外科。撰《集验背疽方》一卷,专论背疽,今存本共包括五十三条,对受病原因、发病形状、诊候虚实、治疗节度、用药次第辨析很详。所收临床经验方如五香连翘汤、内补十宣散,均为有效方剂。另如忍冬丸与乳痈发背神方,只用金银花一味,用药简易而有效,对于穷乡僻壤,无力请医服药的患者,很为有益。该书原本早佚,清《四库全书》从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出。据《四库全书总目》称:本书有“麦饭石膏及神异膏二方,乃诸方中最神妙者,而《永乐大典》乃偶佚之,今据《苏沈良方》及危亦林《得效方》补入……”等语。商务印书馆影印《四库全书》珍本初集和裘吉
刘子翚[huī](1101~1147)宋代理学家。字彦冲,号屏山,亦号病翁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)人。未冠游太学,以父荫补承务郎,入真定幕府。建炎三年,通判兴化军,秩满以最闻。以疾不堪吏事,乞闲,主管武夷山冲佑观,居屏山潭溪,独居一室,终日危坐,意有所得则书之,或咏歌自适,讲学不倦。与胡宪、刘勉之交游,相互切磋学问,朱熹尝从其学。绍兴十七年卒,年四十七。刘子翚天资卓异,读书广博,笔力甚高,诗文俱工。如《圣传论》十篇、《维民论》三篇及论时事札子十八篇,都能针对时事而作,四库馆臣称其“辨析明快,曲折尽意,无南宋人语录之习;论事之文,洞悉时势,亦无迂阔之见”,为“明体达用之作,非坐谈三代、惟骜虚名
雷庵正受,宋常熟人。俗姓邵,字虚中,号雷庵。云门宗雪窦下第七世高僧。年十六师心鉴出家于慧日寺。谒应庵、佛行、无庵诸高僧。庆元(1195—1200)初居湖州寿星院,归居苏州报恩光孝禅寺。以阐教弘宗为心。嘉泰四年(1204年)著成《嘉泰普灯录》,陆游作跋称裒集周悉。又编《华严论枢要》《楞严合论》。另著有《楞伽经集注》。
陆曾禹,清代前期人,生卒年待考。浙江仁和(今杭州市)人氏,撰有《救饥谱》一书,以古鉴为线索,加以发挥,系古代关于备荒、救灾资料和理论的比较完善的一部著作。乾隆时期令内直诸臣删改润色,更其名为《康济录》刊行。《康济录》一书分为四门:一为前代救援之典,系历朝灾情及救灾措施之汇集; 二为先事之政,系灾害发生之前的防灾及救灾准备; 三为临事之政,系灾情发生时的救灾活民措施和减灾办法;四为事后之政、系救灾工作结束后的善后工作。此书为清代中后期防灾救灾的指导性书籍。
刘温舒,宋代人。元符二年(1099),刘氏将所著《素问入式运气论奥》,简称《素问论奥》。3卷,献之朝廷。书中专门论述五运六气,并有图解说明。这样,运气学说即被重视。到王安石变法以后,又把运气学说作为太医局考试医生的重要课目之一。于是就出现了“不读五运六气,检遍方书何济”的谚语。今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《运气论奥谚解》一书,是日本人罔本为竹编著的。此书专门对刘著进行了通俗的解释。可见《素问论奥》至今对国外仍有一定影响。
令狐楚(766年-837年12月13日),字殻士,自号白云孺子,行四。敦煌(今属甘肃)人。父为太原府功曹,遂家焉。贞元七年登进士第。次年,桂州刺史王拱爱其才,奏授试宏文馆校书郎,聘为从事。居一岁,急于奉养老父,辞归太原。李说、严绶、郑儋相继领太原,高其行义,皆辟为从事,由掌书记至节度判官、监察御史。元和五年前后,入朝为右拾遗,历太常博士、礼部员外郎、刑部员外郎。九年十月,转职方员外郎、知制诰,充翰林学士。十二月转本司郎中知制诰。十二年八月罢学士。次年出为华州刺史,转河阳节度使。十四年七月入朝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。宪宗死,任山陵使。坐亲吏贪赃事发,贬宣歙观察使,再贬衡州刺史。转郢州。长庆元年十
吕午,字伯可,号竹坡,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嘉定四年进士,授乌程主簿。调当涂县丞,与吴渊、吴潜兄弟定交。江东提举徐侨辟为幕属,趣行帖至十八。侨以田事忤史弥远,以言罢。午还当涂,监温州天富北监盐场,改知余杭县。宝庆三年,以言罢,而名益重。浙东提举章良朋辟置幕属,旋兼沿海制置司事。差知龙阳县,以治绩差两浙转运司主管文字,谒史弥远。差监三省枢密院门兼监提辖封桩上库。丁父忧,嘉熙元年,起为太府寺簿,迁监察御史。三年,以论赵葵左迁宗正少卿兼国史院编修官、实录院检讨官。淳祐元年,出知泉州。二年,除浙东提点刑狱。三年,复入为监察御史,兼崇政殿说书,迁起居郎兼史院官。四年,丁母忧。闲居十二年,宝祐三年卒,年
罗洪先(1504-1564),明理学家。字达夫,号念庵,江西吉水人。父循,山东按察副使。早年师事黄弘纲、何廷仁,后亦就学于李中。上自天文、地志、礼乐、典章、河渠、边塞、战阵攻守,下至阴阳、算术,无不深究。嘉靖八年(1529)进士,授撰修,次年请告归。后召拜春坊左赞善,因上疏议获罪,削籍为民后回归故里。严嵩为相时,曾召其复出为官,坚辞不就。嘉靖43年(1564)卒,隆庆改元后,赠光禄少卿,谥号文恭。(据《明儒学案》。《明史》作:隆庆初卒,谥文庄。)洪先幼时闻王守仁讲学,即非常向往,及得到守仁讲学笔录,日夜阅读废寝忘食。后聂豹倡导归寂之说,遭众人非难,惟独洪先深谙豹旨,自辟石莲洞,静坐沉思,3
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,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,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。
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
京ICP备2021027304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