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志邃[ suì ],清代医学家,字右陶,檇李 (今浙江嘉兴) 人。生活于17世纪中叶,具体生卒年月不详。有鉴于痧胀等疾疫流行,而疗法不多,乃推原小儿痧疹之理,采集古人之方,撰《痧胀玉衡》三卷(1674年),作者鉴于痧胀病发病多、传变快,治不对证,命在须臾,遂搜求前人有关痧胀的医学文献和学术经验,总其大纲,撮其要领,编成此书,系统全面地论述痧胀。上卷列痧胀发蒙论、痧胀要语及痧胀脉法,相 当于总论。中卷、下卷结合实际治例、叙述多种痧证,末附备用要方,是为各论。书 成后3年,郭氏从临床实践中意识到 “痧之变幻,更有隐伏于别病中者” (见本书续序),又作后卷1卷,补充了不少有关痧证的诊治内容。但
郭居敬(?-1354),字仪祖,延平路尤溪(今属福建)人。博学好吟咏,与其兄郭仲实俱以诗知名乡里。生性至孝,曾辑大舜以下古人孝行事迹,咏之以诗,上图下文,编撰《全相二十四孝诗选》,用为童蒙读物。又有一百首七言绝句咏物诗,以“香”字为韵,题作《百香诗》,行于世。虞集、欧阳玄等欲荐之馆阁,终未果。所作不见于元诗总集,但《百香诗》与《全相二十四孝诗选》均有传本。生平事迹见《(万历)大田县志》卷二○《孝友》、《闽书》卷一二九。
顾祖禹(公元1631—1692年),字复初,又字景范,世称宛溪先生。生于江苏常熟,后居无锡宛溪。清代历史地理学家。一说生于明天启四年(公元1624年),卒于清康熙十九年(公元1680年)。 顾祖禹继承父志,积数十年之功,著《读史方舆纪要》130卷,详记各地山川险要和攻守形势,并借以论述古今战事的成败得失。该书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和军事地理著作,极富史料价值,被当时人称为“奇书”,与梅文鼎的《勿庵历算全书》并称。 〔正 史〕 (顾)祖禹,字复初。柔谦①精于史学,尝谓:“《明一统志》于战守攻取之要,类皆不详山川,条列又复割裂失伦②,源流不备。”祖禹承其志,撰《读史方舆纪要》一
郭廷以(1904年1月12日-1975年9月14日)字量宇,河南舞阳人。1903年(清光绪二十九年) 生。幼年入本乡初等小学。1915年转入乙种蚕桑学堂。1918年入开封省立第二中学。1920年转入南京高等师范附中。1923年入东南大学,1926年冬毕业于东南大学历史系。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编史局秘书,继任中央党务学校编译部编译。1928年秋,任清华大学历史教员,一度任国民政府教育部边疆教育司司长。其后又任河南大学、中央政治学校、中央大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及训导长,中央干部学校教授。1949年去台湾,。任台湾大学教授,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。1955年1月应聘任“中央研究
龚廷贤(1522~1619)明代医家。字子才,号云林,悟真子。江西金溪县人 出身世医家庭,父龚信任太医院医官。廷贤早年习举子业,屡试不售,转而随父学医。谓“良医济世,功同良相”。曾隐居金溪县云林山中,因别号 “云林山人”。于茂林修竹之间,潜心研究医学,博考历代医书,久之贯通医理,除继承家学外,还常寻师访贤,与诸名家探究岐黄之术,因而学业日进,络以医术闻名于世。万历十四年 (1586) 开封一带瘟疫肆行,连染闾巷,有阖门病卧者。众医泥古法,治而不效。廷贤细察众病人症状,依己意处以 “牙皂、大黄” 配伍的 “二圣救苦丸”,遂获良效,全活甚众,因之名噪中州,被荐为太医院吏目。时鲁王妃,年近五十,
顾炎武(1613.7.15—1682.2.15)初名绛,江苏昆山人。明朝灭亡,清兵入关,他立志恢复,因以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学生王炎午为做人榜样,改名炎武,字宁人。因昆山顾炎武家乡有亭林湖,所以人又称他为亭林先生。他出生在一个衰落了的仕宦家庭,生父顾同应,万历乙卯副榜进士,诗文很好。因叔父没有嗣子,炎武从小过继叔家,叔父未婚而死,炎武在嗣母王氏的抚育下长大。嗣母王孝贞,是明朝辽东太仆寺卿王宇的孙女,知书达礼,识略过人,她的一生的言传身教,对顾炎武的成长立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明熹宗天启六年,顾炎武十三岁,补诸生,少年出名。十五岁,参加了反对宦官权贵的斗争,并参加了东林党余势组成的政治团体“复
郭彖[ tuàn ],宋代志怪小说家。字伯象。和州(安徽和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约宋孝宗乾道初前后在世。由进士历官知兴国军。著有笔记《睽车志》6卷,取《易·睽卦》上六:“载鬼一车”之语。书中所载,多为建炎、淳熙间鬼神怪异之事,间录汴京旧闻。大旨在宣扬因果报应,多涉荒诞。但取材较广,也有其价值。曾收入《四库全书》。
顾禄(1793-1843),清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字总之,一字铁卿,号茶蘑山人、晚香主人等。顾嗣立五世孙,顾日新族侄。附生。历居虎丘山塘塔影山馆、抱绿渔庄。与袁学澜、韦光黻、褚逢椿、林衍源等为好友。志向清狂,驰骋于酒会文社,滑稽调笑,以豪侠自命。道光二年(1822年)应乡试不第。后因讼案入狱卒。按韦光黻《闻见阐幽录》云:“顾铁卿禄,吴附生。恃才华,纵情声色,娶妾居山塘(苏州)之抱绿渔庄。刻《清嘉录》、《桐桥倚掉录》,外洋日本国重锓其版,称为才子。为友人陈某诱致邪。事连,同系于官。陈某逸去,禄旋以疾卒。”博学多才,工诗词文赋,详熟苏州岁时风俗人情,考证精确。日本学者重刻其著称才子。曾校刻《
高彦休(854-?),号参廖子,出生于公元854年,卒年不详,里籍不详。虽然《唐阙史》的序言中有“愚乾符甲午岁生唐世,二十有一始随乡荐于小宗伯”1327的记载,但是根据《四库提要辨证》的辨析已经得出他不可能生于乾符甲午岁(875),此句应该为“愚乾符甲午岁生唐世二十有一,始随乡荐于小宗伯”。乾符元年(874)举进士,中和年间(881—885)曾以朝议郎守咸阳郡尉,后摄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之盐铁巡官。《旧唐书》中没有留下对高彦休的任何记载,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中收录了他所著的《阙史》(即《唐阙史》),并将其归入“小说家”。《全唐文》中收录了《唐阙史》的序言、崔致远所写的《奉请从事官状·摄盐铁巡官
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,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,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。
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
京ICP备2021027304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