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洪(公元284~364年)东晋道士、道教学者、炼丹术家、医学家。字稚川,自号抱朴子。丹阳句容(今江苏句容县)人。出身江南著名士族家庭,祖、父历任吴、西晋重要官职。自幼好学,博览群书,精治五经,立志为文儒,以复兴儒学自任。又好神仙导养之法,从葛玄弟子郑隐学道。司马睿为相时,辟召为掾,后又转司徒掾,迁谘议参军。后因镇压石水农民起义有功,迁伏波将军,赐爵关内侯。后舍儒入道。葛洪“从祖玄,吴时学道得仙,号曰葛仙公。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。洪就隐学,悉得其法焉。后师事南海太守鲍玄,玄亦内学,逆占将来。见洪,深重之,以女妻洪。洪传玄业,兼综炼医术”(《晋书·葛洪传》)。东晋元帝时,闻交趾出丹砂,求为
公孙龙(约前320年—约前250年)或言字子秉,赵人。战国时名辩学派代表人物。生卒年不详,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后(约前320—约前250)。曾被赵国平原君(赵公子胜)招致门下,较长时期为其门客,颇为平原君所重,“平原君厚待公孙龙”(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)。他与赵惠文王论偃兵一事,指出国君必须真心爱护天下百姓方可言偃兵,“秦得地而王布总(丧服),齐亡地而王加膳,所非兼爱之心也。此偃兵所以不成”(《吕氏春秋·审应》)。曾多次为赵国及平原君出谋。约赵惠文王十四年(前285),秦赵订互助盟约。后秦攻魏,赵助魏,秦责赵违约。公孙龙以辩者的机智,指出也可责备秦违约:“赵欲救之,今秦独不助赵,此非约也。
管仲(约公元前723年-公元前645年)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、经济学家。齐国颍上(今安徽颍上县)人。名夷吾,字仲,又称管敬仲。出身贫贱,曾与好友鲍叔牙经商,二人后成生死之交,被后世称誉为“管鲍之交”。后齐国内乱,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(即齐桓公)争位,但事情失败,公子纠被杀,管仲被囚。鲍叔牙知其贤能,竭力向齐桓公举荐。公元前686年,管仲被齐桓公任为上卿,辅佐国政。 他执政历时四十多年,因地制宜,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取得了很大成绩。在内政上,利用并改进宗周制度,将全国分为十五个士乡(即农乡)和六个工商乡,分设各级官吏管理,不许士农工商四民杂处。这促使了社会分工的加速进行,对当时生产的
谷梁赤(生卒年不详)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家。战国时鲁国人。姓谷梁,名赤。一说名俶,字元始。一说名喜。一说名嘉。一说名寘。其名有多种说法,王充《论衡》以为名寘;桓谭《新论》与应劭《风俗通》认为名赤;阮孝绪《七录》以为名俶,字元始;颜师古《汉书注》以为名喜;杨士勋《春秋谷梁传疏》以为名俶,一名赤,字元始。相传为孔门弟子子夏的学生,得其真传。阐释儒家经典《春秋》,并转授其徒。后传弟子根据其口述记录,在西汉时著录成书,即《春秋谷梁传》。是研究战国秦汉时期儒家历史思想的重要资料。其释《春秋》,以为贵义而不贵惠,信道而不信邪;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,诸侯与正不与贤;君子不以亲亲害尊尊;为尊者讳耻,为贤者讳过,
公羊高,战国时期齐国人。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。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。以治《春秋》闻名于世。旧题《春秋公羊传》(亦称《公羊春秋》或《公羊传》)为其所作。据唐代徐彦《公羊传疏》说:“戴宏《序》云:'子夏传于公羊高,高传于其子平,平传于其子地,地传于其子敢,敢传于其子寿。至汉景帝时,寿乃共弟子齐人胡毋子都,着于竹帛。'”由此可知,公羊高所传《春秋》,最初为口头传授,至汉景帝时,才由其玄孙公羊寿与弟子胡毋子都将其写定成书。所释《春秋》,起于鲁隐公元年(前722年),止于鲁哀公十四年(前481年)。解释《春秋》经文,重点在于申其“大义”,明其“微言”。清皮锡瑞认为,“所谓'大义'者,诛讨乱贼
葛洪(1152—1237),初名伯虎,字容父,东阳马葛府人。从吕祖谦学。南宋淳熙十一年(1184)进士。授昆山尉,吏按前例送搬家钱6万,洪将这笔钱用于修宣诏亭。吏又加倍致送禄米,亦云是依前例所为,洪将多给部分退还公库。历任金溪县丞、昌国县(今舟山市)令、大理司直、枢密院编修兼国史院编修官、实录院检讨官、守尚书工部员外郎兼权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。出守盱眙,日夜严备金兵南侵,寻故迹规划修建山城池井,成为淮北藩蔽。升太府少卿,知镇江府,改知宁国府,调江东提刑。入朝进直焕章阁为国子祭酒,仍兼国史编修、实录检讨。继升工部侍郎,直前奏事,指陈时弊。升工部尚书并兼祭酒、侍读,进任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。
圭峰宗密(780~841)唐代僧人。俗名何炯。禅宗荷泽神会的四传弟子,华严宗第五祖。据裴休《圭峰禅师碑铭》、《宋高僧传》卷六、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一、《传法正宗记》卷七等载,俗姓何。果州西充(今属四川)人。家本豪盛,少年时熟读儒书,后以为传统儒家学说不能解决人生根本问题,便转而志向佛教。元和二年(807),遇遂州大云寺道圆禅师(荷泽神会三传弟子),从之出家。翌年,奉道圆之命谒见益州圣寿寺惟忠禅师。不久,受惟忠启示,北上洛阳,参谒奉国寺神照禅师。于神照处首次接触华严经典。元和五年,南下襄汉,遇恢觉寺灵峰,从受华严四祖澄观所著《华严经疏》,自此由禅而转向华严。次年,修书澄观,述门人之礼,得应允。即
甘家斌(1763年7月11日—1842年12月14日),字福超,号秩斋,一号澹园。四川邻水县人。乾隆五十八年(1793年)癸丑科三甲第44名进士,曾任光禄寺卿、大理寺卿、巡视山东济宁七省漕务给事中、都察院陕西道监察御史。嘉庆二十四年(1819年),因徇私请托罪革职。
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,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,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。
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
京ICP备2021027304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