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七,生卒年不详,清朝满族人,诗文家。名或取其谐音作陆世琦,字居鲁。满洲旗人。雍正、乾隆间在世。由内阁中书历官给事中。出身于风雅之家。父关舒泰、叔关宝惟善皆能诗。为诗敏赡。尝出巡台湾,撰《番社采风图考》记当地风土,堪称翔实,收入《小方壶斋舆地丛钞》,另著有《台湾府志》、《使署闲情》、《游外诗草》、《台阳杂咏》、《西域闻见录》。生平事迹见铁保《熙朝雅颂》、《国朝耆献类征》卷一三六、《晚晴簃诗汇》卷六九。
樗里疾(?―前300年),战国秦惠文王时左庶长,秦武王、昭王时右丞相。名疾。一作楮里疾。秦孝公子、秦惠文王异母弟。因家居渭南阴乡樗里(一作楮里),爵邑严道(今四川荣经县),故俗称樗里子,号严君疾。初任右更庶长。秦惠文王更元八年(前317),韩、赵、魏、燕、楚五国合纵攻秦。他将兵迎击,败韩、赵、魏于修鱼(今河南原阳西南),虏韩将(一作鲠)、申差,败赵公子渴、韩公子鱼,斩首八万二千级。十一年,攻魏,取曲沃(今河南三门峡西南),降焦(今三门峡西)。次年,将兵伐赵,虏赵将庄豹,取蔺(今山西离石西)。后又助魏章攻楚,大败楚师于丹阳(今河南丹水以北地区),俘楚将屈匄及裨将逢侯丑等七十余人,斩首八万级
庐隐(1898年5月4日—1934年5月13日),现代著名女作家。原名黄英。福建省闽侯县人。自幼多病,八岁丧父,同母亲到北京投奔舅父。早年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,毕业后,在河南开封和安徽安庆各学校教书一年。1918年回到北京,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。“五四”时代,她是个活跃分子。1921年2月,在《小说月报》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《一个著作家》,控诉了金钱世界,歌颂了纯真的爱情,结局虽然消极,情节却很感人。高等师范毕业后,到安徽宣城中学教书。次年到上海大夏大学担任女生指导。后回到北京,任北京市立女子中学校长。1925年,出版第一个短篇小说集《海滨故人》(1926年,商务印书馆),包括小
林徽因(1904年6月10日-1955年4月1日),早年作徽音,又名宝宝、徽徽,女,福建闽侯人,1904年(清光绪三十年)生。童年随家迁居北京,后爱好绘画、雕刻、戏剧。1920年随父赴英国,在伦敦读中学两年。1921年初,结识徐志摩,10月归国。1923年赴美国留学,入费诚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,1927年夏毕业,获学士学位。后转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,在G·P·贝克教授之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,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国外学习舞美之学生。1928年3月,在加拿大与梁思成结婚, 8月离欧返国, 9月梁思成任沈阳东北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教授兼主任,林任建筑系教授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,旋迁居北平,开始与梁
李劼人(1891.06.20-1962.12.24),现代著名作家和四川早期报刊活动家。四川成都人。1891年6月20日生。原名家祥,笔名老懒、懒心、抄公、菱乐、云云等。9岁时因父亲在江西候补,随母亲到南昌。14岁时父亲病故,又回到成都老家。1907年考入华阳中学。1908年又考入四川高等学堂分设(附属)中学堂,与王光祈、曾琦、郭沫若、周太玄、魏嗣銮、蒙文通、张煦等同学。1911年曾以该校学生代表资格参加四川保路风潮。1912年春从中学毕业,应邀担任成都《晨钟报》的采访任务,始改名为李劼人,所撰处女作讽刺短篇小说《游园会》在该报分期发表后,受到社会好评。1913年末,随舅父先后在泸县、雅安
刘云若(1904~1951),名兆麟,又字渭贤,天津人。天津著名言情小说家,曾在扶轮中学读书。曾在机关任职员。常在天津各报上发表小说,题材多为妓女生活。抗日战争前,在《天风报》等报上发表连载小说,人们称他为“天津张恨水”。起初写的《小扬州志》,很受读者欢迎。他的小说,所描写的大都是天津地区的旧社会的黑暗面,有较浓厚的地方色彩,在艺术上以情节曲折离奇取胜。1926年间为《东方时报》副刊《东方朔》撰稿。后到《北洋画报》、《商报》、《天风报》任编辑。1930年处女作小说《春风回梦记》获好评。此后专写社会言情小说,为多家天津报纸争相刊登。《红杏出墙记》、《粉墨筝琶》、《情海归帆》、《歌舞江山》、《
李肖聃[dān](1881~1953),现代著名学者。原名犹龙,别号西堂。曾用星庐、桐园、天武等笔名。长沙人。清代生员,曾入长沙城南书院和江南陆师学堂学习。1904年去日本留学,1911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。回国后初任梁启超秘书,后历任北京政法专门学校、长沙商业专门学校、甲种工业学校等校教员。以后长期担任湖南大学和民国大学中文系教授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湖南大学教授、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。著作有:《湘学略》、《星庐笔记》*、《中国文学史》、《西堂闻见录》、《曾国藩》等。其中《湘学略》和《星庐笔记》两书为世人注目。《湘学略》所载除先贤的著作外,还有他自己的评论文章数百篇。《星庐笔记》是
吕太古,生卒年不详,南宋时西蜀江原(今四川崇庆)人。号鹤林道士。师事吕元素,为江原天庆观道士。随师至京,得新道经数百卷,遵师嘱参校同异,考古辨今,依道门需用之先后,从初学以至行教,采掇经训,师传及常用文词咒诀,编撰成《道门通教必用集》九卷,以供传道、度人、指教之用。
李明复(1174~1234)南宋经学家。原名俞,字伯勇。为合阳 (今山西安泽)人,南宋嘉定中为国子监太学生。北魏建义元年(528年),在安泽东南部置合阳县,北齐废,并入冀氏县(今安泽县冀氏镇)。 李明复出生于士大夫家庭。嘉定元年(1208)取得国子监太学生资格,从已知的史料看,李明复一生致力于《春秋》经传的研究,在名师的指点下,博采宋代理学家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以及张载、朱熹、吕祖谦等各派学说,写成《春秋集义》50卷、《春秋纲领》3卷,深受南宋皇帝宋宁宗的赞许与推崇。南宋进士及第,官至礼部尚书兼直学学士院、督视京湖军事兼江淮督府,福建安抚史。著述后收入《四库总目》经部春秋类。
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,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,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。
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
京ICP备2021027304号-3